BTIM助力数据资产成本精准归集(一)
2025-06-09

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以来,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开始具体落实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工作。2025年实施的《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》更是将符合资产条件的数据资源确定为数据资产,数据要素产业的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在数据要素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,以数据资产产生的成本计量数据资产价值的方法备受诟病。究其原因主要是数据资产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,在不了解数据资产构成的情况下,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计量,如同盲人摸象,无法在账面上全面系统的反映数据资产价值。总结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l 数据资产的无形化使得会计师以不可见的方式对其成本进行归集,缺少抓手;

l 现有会计准则仅仅对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范,但是数据资产的生产过程缺少标准化,使得会计处理无法反应数据资产业务实质;

l 数据资产的形式多样,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支持其会计处理,使得会计师对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畏手畏脚。

总之,是因为数据资产的生产过程不够透明,计量方法不够透明造成,会计师无法明确的对其成本进行计量。

数据资产本身是一种技术资产,BTIM业财融合模型一种增强数据资产在业务、技术和财务方面保持透明性、一致性、可计量性的一种方法论,BTIM方法论模型中的技术成本池模块(Technology Cost Pools)可以更好的帮助财务人员确认数据资产的成本构成,增加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,下面展开介绍一下。

一、BTIM整体模型

image

从整体的BTIM模型中不难看出,该模型在价值领域首先非常关注技术在财务领域的表现,始终以财务价值的体现为抓手,然后以成本模型为重要支撑,通过成本管理、成本优化清晰的连接了技术在财务方面的表现。

二、BTIM中的服务对象、技术目录、成本目录

image

与“一般公认会计原则”(GAAP)或国际会计准则(IFRS)思路一致,BTIM也建立了报告(reporting)、分析(analyzing)和对标(benchmarking)的财务体系,对应的结构如服务对象、技术目录和成本目录。

成本目录:类似于一种标准化的财务目录,基于原始IT资源形成费用项,像硬件采购费用、软件开发费用、员工工资以及外包费用等。可以追溯到总账系统和其他财务相关系统。支持跨技术的精确成本分摊。成本池明确区分了运营费(OpEx)和资本化费用(CapEx),并且作为技术费用在财务模型中的一种展现形式。

技术目录:类似中组织清晰的技术资源目录,像基础设施、应用软件、运营维护等, 属于一种标准化的项,对应花费、人力、资产等科目,可以一致的、可视化的展示技术是如何结构化的交付给具体的服务对象的,是链接技术能力和财务数据的关键层。

服务对象:是技术服务的购买者,包括业务部门、职能部门等,BTIM模型基于跟踪使用状态分配成本,并度量价值交付,为企业和财务提供一致的可计量的技术花费。

三、BTIM中的成本目录细化支持精准成本归集

在BTIM模型中,服务对象、技术目录和成本目录之间是一种任务或工作量分配管理,在财务领域就是一种分摊管理,财务的成本分摊也是基于产生的效用进行分摊,这种效用体现在技术层面就是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效果,包括人员工作量、访问时长、访问次数、是用流量等。在BTIM模型中,也对成本目录进行了细化,可以更加有助于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对成本的精准归集和计量。

image

在BTIM方法论中将各项管理费用与资本化做了清晰的对应,当达到一定条件时,部分管理费用就可以实现资本化,从而成为数据资产价值估算中的项目。在BTIM方法论中,具体在什么条件下,上述管理费各项可以进行资本化,将在下一篇文章进行阐述。

通过BTIM以财务视角审视信息技术的成本构成,在业务和技术以及数据资产之间建立严谨的匹配逻辑和关系,可以帮助企业在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,精准的实现价值估算。